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牡丹亭》游园惊梦131句

2023-12-19 11:24:33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牡丹亭经典名句游园惊梦

1、牡丹亭游园惊梦经典台词

(1)、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我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3)、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4)、《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5)、1957年6月22日晚,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在怀仁堂演出《牡丹亭·游园》,梅兰芳饰演杜丽娘,韩世昌饰演春香。舞台上他们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两位演员虽春秋已高,却凭着扎实的功底上演了一台精彩的闺秀戏。

(6)、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7)、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山桃红)

(8)、(陈)岂无春意恋凡尘?潘: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9)、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10)、 明、清时国剧分别为昆曲、京剧,代表剧作家分别是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11)、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

(12)、 《牡丹亭》之影响:该剧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当时引起了非同小可的社会反响。它问世不久,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不但为众多士人所称赞,而且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轰动。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嗜读《牡丹亭》而哀感身世,含恨而死;杭州女艺人商小怜失恋之后在演出《牡丹亭》时,唱道杜丽娘临死的唱段,竟痛苦得“泪随声落,气绝而殒”。许许多多青年女子从杜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从其爱情幸福中得到鼓舞。这正是该剧受到观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至今上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13)、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14)、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

(15)、生:(白)呀,佳句,佳句啊!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16)、 明代传奇剧和杂剧是戏剧趋于精细完美化的标志

(17)、“弦里传情”(即“琴挑”)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18)、我欲去还留恋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19)、旦:(剪剪花)我俩似并头燕,休惊春风折损。生:(双飞蝴蝶)花底鸟惊喧,声声带悲酸,触景但觉愁怀历乱。

(20)、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2、《牡丹亭》游园惊梦

(1)、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3)、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游园惊梦》这出戏从情节展开和曲牌的组合看,明显可分前后两段。引子(绕地(应作“池”)游)至(隔尾),写的是前段“游园”的内容。昆曲引子多干唱,也有上笛的。旦杜丽娘和贴春香先后轮唱(绕地游)出场,交代两个人物,两种心情。丽娘睡醒了,仍有些春困,到处是撩人的春光,立在庭院中,只觉得“闷无端”。春香料理停当,虽也察觉小姐的春困不同于往年,但心思全在游园上,她告诉小姐已经吩咐花郎去打扫花径了。接着进入第一个层次:梳洗插戴。这些行动都要在(步步娇)(醉扶归)两支曲子中完成。杜丽娘对春光的敏感,使她仿佛看到纤细毕现的图画,“乱煞”“摇漾”,从一片到一丝,可以理出头绪。她心情很好,从镜子里照见自己半个身影,步出香闺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外出的头戴与平居是不同的,服侍梳洗插戴的春香一直在一旁打量,这时不禁赞美了一句,却引出杜丽娘的一番议论。说这华丽的服饰并不足道,自己“一生爱好是天然”,正想多多领略园林里自然风光的好处,不过此番游园,看到我这身打扮,那些鸟儿花儿不知道要怎样的惊羡哩!“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二句前人颇有议论,认为“‘鱼雁’下单提‘鸟’字,‘花月’下单提‘花’字,语落边际”。文章家咬文嚼字,往往不理会全句的意蕴,这里引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世俗通称的成语不过是一种修辞法,说杜丽娘的美貌使得“鸟惊喧”“花愁颤”而已,真要是字字呼应,便是笨笔,哪有此理?——接着进入第二个层次:游园正文。(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同样起着节短情长的作用。一路行来,身处园林之中,大有“春色如许”之感。本来仅仅感受近乎“细节性”的“春光”,至此看到了整体。(皂罗袍)是名曲,也是绝唱,眼前所见,心里所想,在在矛盾,由此引发感慨。这些都在短短的一曲中委婉传出,“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的强烈对照,极大地触动了杜丽娘,使她较之“三春好处无人见”有更深刻的感慨。自然界四时变化,即使处处是景点,“锦屏人”都把它错过了,也就毫无意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从来四事难并,倒不是凑不到一块,而是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视而不见,或是无奈错过。“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冯梦龙认为“律拗”,改作“美景良辰”,不知这也是两个现成句子,曲子不单供歌唱,更多的场合是吟读,“良辰美景”自然更为上口,何况“律拗”也难不倒高明的谱曲家。从“春色如许”到“四事难并”,杜丽娘的好心情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所以当听到春香说“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几乎换了一种“批判”的情绪。冯梦龙改本此处有批语“点破牡丹亭畔”,对戏来说确有点逗作用。春香是看到牡丹亭才这样说的,有意无意间让杜丽娘(同时也让观众)留下了印象。丽娘说,园中只见红杜鹃一片,荼蘼盛开,牡丹虽好,要到初夏才开放,晚春时候怎占的先?她连那燕语莺歌也懒得听了,便要回去。春香当然没有游够,有点“观之不足”的无奈,杜丽娘接过春香的话头,唱了(隔尾)三句,自言自语,神态可掬。她说,“观之不足”,就让春香这丫头去“难过”(曲文“缱”字用的真好)罢,在我,观赏一角与游遍全景都一样,观赏之不足,好比生活的不足,想的太多,还是不想,所以她说“兴尽回家闲过遣”。(隔尾)即《惊梦》前段“游园”的尾声。回到闺中,春香要去“瞧夫人”,下场。“游园”结束。

(6)、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7)、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8)、明月照孤馆,泪落知多少。潘: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

(9)、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10)、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11)、译文:行云彩霞、华丽的亭台楼阁、春天的微风细雨、装饰华丽的船。这优美的景色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养在深闺中的小姐不知道时光的可贵,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

(12)、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生:(接唱)眼底春风吹遍,吹得飞花片片。

(13)、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牡丹亭》

(14)、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

(15)、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16)、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牡丹亭》

(17)、江水去悠悠。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8)、而《惊梦》的表演要比别的梦境更细腻真切些,因为日后柳见到杜的画像,杜的香魂见到柳在叫画,都要忆起在梦中会过的情人来。表演的细腻主要指面部表情的细致多变。

(19)、译文:"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2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3、牡丹亭游园惊梦台词

(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2)、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4)、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6)、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汤显祖《牡丹亭》

(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牡丹亭》

(9)、到了民国十年左右,冀中一带农村少说也还有三四十个专业昆弋班社存在。……民国十二年我在京南农村演出,还见有的小学校教书先生给学生讲的课本是《牡丹亭》台词,唱的歌曲是《皂罗袍》曲牌(按,当仅限于《游园》曲文)。 

(10)、潘: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多有难消遣处啊!陈:公子言重了!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11)、第一次杜、柳初见,面对着不期而遇的翩翩书生,又惊喜又羞赧,手足无措,复杂的感情借助于“对眼光”而宣泄。第二次是在背云“这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时与柳生的眼光一触即收。第四次是在柳梦梅唱完(山桃红)末句“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扑向上场台口抱杜,杜避走到下场门,在(万年欢)牌子中两人互相偷看,此时他们情愫已通了。

(12)、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

(1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第十出)

(14)、梦儿中也十分欢忭折叠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15)、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17)、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

(18)、 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第十出)

(19)、用杜丽娘的话来说,杜丽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仆去后花园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种雨云般的感觉在花园里,一个儿子在梦里抱着一棵折断的柳树。醒来后,我独自去后花园,在梦中寻找一个情人。因此,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游园”、“惊梦”、“寻梦”等几个场景。

(20)、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关于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故事

(1)、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2)、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

(3)、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4)、(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6)、(滚花)唉!又怕幽闺寂静难寻梦,一任楼上花枝笑独眠。

(7)、旦:(接唱)吹得碧水潋潋,独怜绿莺吹得扑翼喧。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8)、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9)、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白)小姐我黎左叻!

(1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1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

(13)、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潘:书生尚未娶妻。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14)、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5)、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牡丹亭》

(16)、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17)、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18)、 断井残垣:荒园断壁。井:天井,房墙围成的露天空地。颓:坍塌。此句意为园中百花盛开却无人观赏,园林破败却无人收拾。现多用来感叹动人美景而无人观赏。

(19)、京剧的《贵妃醉酒》 (饰演杨玉环) 、《霸王别姬》 (饰演虞姬) 、 《生死恨》(饰演韩玉娘)、 《宇宙锋》(饰演赵艳容) 、 《凤还巢》 (饰演程雪娥) 、 《抗金兵》 (饰演梁红玉) 、 《穆桂英挂帅》 (饰演穆桂英)以及昆曲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饰演杜丽娘) 。或许是这八出戏梅大师留下过完整的音像资料,便于后人参照临摹,才被反复搬上舞台。

(20)、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

5、牡丹亭游园惊梦谁唱的最好听

(1)、《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2)、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牡丹亭》

(3)、(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

(4)、莫非“五四”以来冒出来的读曲教育的新芽早已枯萎?知识阶层看昆戏的热忱早已消歇?相对而言,《游园惊梦》仍然是幸运的,它虽没有进入教室,但仍在社会上活跃着,继续拨动年轻人的心弦。那么让我就此回顾一下历史的印痕、演变的轨迹,或者对于认识普及的力量,理解传统艺术的价值不无小补。

(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6)、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7)、 创作背景:汤显祖生活在张扬个性、思想解放的晚明时期。他曾师从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罗汝芳,同时与当时并成为思想界“二大教主”的明代思想家李贽和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多有交往。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罗、李等人主张人性自由,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直接冲击了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晚明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一股带有启蒙色彩的文化思潮。汤显祖深受这些人影响,在文艺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牡丹亭》就是汤显祖最为有力的“武器”。

(8)、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9)、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0)、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11)、“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2)、(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3)、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14)、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15)、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16)、 一是游园前的悉心准备。“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说明杜生活在苦闷的情绪中。这种苦闷并非因某人某事而起,而是社会的苦闷环境的压迫逼得她透不过气来,渴望自由的人的本性在杜的身上开始复苏。为了这次赏春游园,她事先经过精心准备,临行前又细细梳妆精心打扮,极尽千娇百媚之态、娇羞万种之容——“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简直就是新娘出嫁前的情态和场面。

(17)、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9所大学的文学教授评选出的世界100部最佳戏剧中,中国只有一部入围,那就是《牡丹亭》。时至今日,《牡丹亭》不仅成为文学经典,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仍在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上演,昆曲爱好者学的第一支曲子也必定是《牡丹亭》。

(18)、旦:(接唱)我俩爱根深深风吹不断,不必伤感暗自怨。

(19)、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20)、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1)、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3)、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5)、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6)、春天容易思春,这是肯定的。我们的大小姐款款步入春意盎然的花园,看到一片春色,必然心神荡漾。要是换做常常出门买菜的穷人家丫头,最多也就感叹下,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现在是杜丽娘啊,肚子里开始有墨水了,开始想学着古人思春叹春伤春了。于是乎,这片春色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了。

(7)、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8)、 三是“兴尽归家”。复苏的生命意识引发了杜对自我青春的关注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词章乐府的深厚修养,春情秋恨的花季苦恼,对古来才子佳人先密约偷期后成就良缘的故事的回味和向往,都使得她喟然长叹“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这种惆怅无奈、委屈痛苦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成为下文“入梦”前奏。

(9)、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10)、就诗论诗,不能与渔洋相比,但也有本事,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顾氏自注说:“舒铁云孝廉见余杭州崇文讲院,曰:君此间羁寄是‘付之断井颓垣’也,为叹息久之。”舒铁云,即作《瓶笙馆修箫谱》(《杂剧四种》)的舒位(1765—1815),他也用了一句《惊梦》(皂罗袍)曲文来形容他的朋友的枯淡生活、不幸遭遇。“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对照,少女们读出了青春的伤感,失意文人则是读出了苦涩的世味,这出戏的普及力量,其要点恐即在此。

(11)、《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12)、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13)、上海昆剧团与海上梨园联袂献上如此经典的昆曲,堪称完美之作。

(14)、《游园惊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文词、曲调,舞蹈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故事主要说的是太守之女杜丽娘,深居闺阁,偶与婢女春香游览花园,不禁触景生情。游倦休憩,忽得一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园中幽会,两情缱绻,醒后回想梦境,萦思不已。

(15)、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牡丹亭》

(1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17)、潘:待我躲在花荫深处,听她讲些什么?陈:(白)听寂然无声,想是他回书馆去了。看这些花荫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

(18)、《游园》借景抒情,多曲子,人物一路游赏,又多身段,可谓歌舞精妙,意境深邃。况且角色又少,故盛演不衰。《惊梦》的构思奇特。它不是丽娘人做梦,柳梦梅在异地也同时做梦,两人的魂魄由睡魔神勾引,进入同一个梦境。

(19)、“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曲词版本原唱:文千岁李宝莹角色:(旦)杜丽娘(生)柳梦梅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

(20)、生:(接唱)春风吹醒美梦断,人别矣他朝再共恋。

(1)、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汤显祖《牡丹亭》

(2)、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自于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4)、(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5)、心理刻画极为到位。第十八出《叱谢》中,描绘陈妙常长夜难眠的情形,显现了幸福强大的诱惑力,喊出了凡世的,正常的情欲不应受到禁制的呼声。

(6)、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7)、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折叠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8)、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9)、罗衣欲换更添香。折叠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10)、《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

(11)、在江南、苏州、杭州等地,昆曲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在牡丹亭,杜丽娘和刘梦梅是最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尹先生教《诗经》说:“关观玉在江岛上,淑女,君子好”。